終於體認到阿青說「書中總有太夢幻的人物」是什麼意思。雖然這本書也讓我看個不到五分之一,心中就飽含淚水了。
這就是一個被栽贓的故事,想要為一個具有重大利益的犯罪找背黑鍋的人,最好的手段就是媒體。媒體越進步,栽贓越容易,我們接受假資訊的機率也越高。可是群眾還是很信任媒體,因為那是最方便過日子的方式,(不然要怎樣?每件消息都眼見為憑親自追查?)雖然也有「流言終結者」這種打著「求真實」的旗幟的節目存在,但它畢竟是二手的,依然沒有改變它流言的本質嘛!青柳雅春的好友森田森吾說「人類最大的武器是習慣與信賴。」但這樣的時代,習慣與信賴應該是人類最大的罩門。
水滸好漢們也有許多被冤枉嫁禍的。樂蘅軍先生在《古典小說散論》中談到,人生不是逃避就是承擔,所以逼上梁山的好漢們是用「逃出社會規範」來做為一種承擔,他們擔下血罪,對抗厄運。但青柳雅春不擔,他聽森吾的話:「逃吧!再窩囊都沒關係,活著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情!」我也是希望這樣的人能好好活著,大家都太想出名了,我反而欣賞自甘平凡的人。
話說本書中太過完美的角色設計:
首先就是青柳雅春。低調、有正義感,在不知前女友已婚時一直保持眷戀她的狀態。會記住許多年前朋友聊天的瑣碎內容(還是我個人太健忘?),有成名機會時絲毫不賣弄.......這太不像一個正常人了!不過他是主角,可以接受作者精心雕琢他,給他最好的個性。
可是桶口晴子和她的女兒呢?為了已經沒有聯絡的前男友冒著危險換電瓶(那時根本不能確定能否幫上忙,一廂情願的機率很高)。小女孩居然這麼上道,通常是社會化很嚴重才行吧!
再來是攔路殺人魔切男。殺人真的那麼容易?(你以為是〈東邪西毒〉裡的歐陽鋒?)而且還「一時興起」幫助了青柳雅春?幫得非常徹底,連命都賠上了,真是匪夷所思!再搭配那個整形醫師,也太有職業道德,居然會打電話來道歉說洩漏了假情報?
還有,那五個讓路給青柳雅春,並一再鼓舞他的大學生,真是太不像大學生了!莫非不知道大學生早就把媒體當神了嗎?
全是夢幻人物。但我不該再抱怨了。說說這回伊坂在書中夾藏的音樂。
是THE BEATLES耶!而且是我最愛的「保羅‧麥卡尼」!拿出《Abby Road》來聽,〈You never give your money〉開始真是壯麗的組曲,原來背後有這麼令人難受的內情。Paul一個人串著音樂,彌補團員越來越大的縫隙,Once there was one way to go to homeward(曾有一條通往過去的路),真是太悲涼了!曲子聽似完整,其實是破碎的,像後來的THE BEATLES一樣。但,這種錯覺,不也是媒體給我們的嗎?
看完《Golden Slumber》,會想重讀:1.《時間的女兒》約瑟芬‧鐵伊 2.《換取的孩子》大江健三郎